
關注生之源微信 獲取更多信息

腎活檢在腎臟移植中的應用價值
日期:2011-05-18 00:00:00
來源:林敏娃 日期:2005-8-4 |
[生之源] 1967年,Porter等首先對移植腎進行了活檢,并進行了移植腎病理分類,使腎移植的診斷和治療水平得到顯著提高。1993年,Solez等共同創立了移植腎病理分類的Banff分類法,進一步提高和規范了腎移植各種并發癥病理診斷技術。在國外已普遍開展移植腎活檢,移植腎和供腎活檢已成為一種必備的常規檢查。目前,國內已經廣泛開展腎臟移植,腎移植的單位和移植數量也不斷增加,但是,普遍開展移植腎的單位較少,進行供腎活檢者更少。然而,對腎移植的并發癥(特別是移植腎排斥)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仍停留在國外腎移植的初級階段,直接影響移植腎的長期存活。1982年南京軍區總醫院黎磊石院士首先在國內開展腎活檢,1987年首次將腎活檢應用于腎臟移植。
1. 腎活檢的臨床意義
腎移植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,如果發生急性排斥也不典型,一旦出現臨床癥狀,移植腎就已經遭受嚴重的損傷,甚至難以挽回。由于移植腎病理檢查在腎移植領域中是一項最重要的診斷技術,對移植腎的各種并發癥的診斷、鑒別診斷和治療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。從病理角度解決了臨床上無法解決的問題。因此,無論常規腎活檢還是急性腎活檢對移植腎功能異常的診斷,鑒別診斷以及對確定治療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2. 什么腎活檢?
腎活檢又叫腎穿刺。是在B超實時引導下,采取負壓抽吸穿刺,真正穿刺僅需要1秒鐘,因此,又稱為負壓抽吸1秒鐘穿刺法,抽吸的腎組織,供作病理等一系列檢查。
3. 移植前腎活檢
一位腎衰竭病人接受腎臟移植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由于國內目前普遍地采用尸體供腎,在移植前,臨床醫師無法對供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。通過對供腎的組織學檢查,可以發現供腎是否存在以下情況:慢性腎臟疾病,如IgA腎病,遺傳性和先天性疾病,感染性疾?。ㄈ鏑MV感染)等。另外,通過腎活檢檢查,對取腎手術中灌注是否良好,手術臺對腎臟的損傷程度,以及供腎的總體質量可以有全面和準確的了解。
對年齡較大的親屬供腎,通過對供腎的活檢也可以發現供腎是否存在:腎硬化、慢性腎炎、腫瘤和原發性腎臟病。最重要的是,通過對供腎的了解,為移植后的各種并發癥的診斷及治療提供了組織學和免疫學基礎。因此,所有尸體供腎及無禁忌癥的親屬供腎應行常規腎活檢。
4. 腎移植后腎活檢
在腎移植后,腎功能恢復良好的患者,也應常規于1個月、3個月時進行移植腎活檢,以便及早發現和處理各種并發癥。腎活檢,可發現“亞臨床型排斥”,而病理表現為臨界改變。移植腎臨界改變常常發生于術后三個月內,約有1/3的患者發現臨界改變時臨床上無腎功能異常的表現,但經過有效的強化治療,移植腎的長期存活獲得顯著提高。因此,在臨床有下列情況時更應及時行移植腎活檢:移植后無尿、少尿;急性移植腎功能減退;慢性移植腎功能減退;長期出現蛋白尿和排斥治療失敗者。必要時需重復腎活檢,以便于觀察治療反應及病情變化。在無禁忌癥的情況下,手術后任何時候均可行腎活檢,最短可在術后24小時內進行。[生之源]
腎內科 林敏娃
上一篇:腎移植病人能服人參嗎?
下一篇: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疾病